传统采用缝线、无菌敷料及透明胶布固定引流管,使用缝线固定不仅会给患者造成除穿刺以外的再一次疼痛,而且还会留下缝线瘢痕,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固定方法上不需使用缝线固定,缩短了操作者的操作时间,也不会给患者留下缝线瘢痕。

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3 年 1 ~ 7 月我科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的患者 118 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缝线、无菌纱布和胶布固定引流管,观察组使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观察两组固定效果、换药次数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 05)。

结论:

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效果好,应用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实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 置管引流;疗效
doi:10. 3969 /j. issn. 1672 -9676. 2015. 02. 023

作者:朱丽萍  刘彦莉  颜婷婷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作为一种微创的诊疗方法,治疗各种原因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可替代传统的外科姑息胆肠吻合术[1],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晚期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影像技术及介入器械的不断进步,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得以不断完善,可有效解除黄疸,延长患者生命,同时恢复肝功能为肿瘤的针对性治疗创造机会。但对于 PTCD 引流的患者传统的固定方法操作时间长而且极易发生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风险。我科于 2013 年 1 ~ 7 月应用新型的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118 例,均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其中,男 56 例,女 62 例。年龄 36~ 80 岁,平均 58. 6 岁。胆管癌 41 例,胰头癌 28 例,胆囊癌17 例,肝门区转移癌 32 例。置管引流时间为 3 d ~ 9 个月。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置管材料
均采用亲水性涂层猪尾巴导管引流、引流导管固定装置。

1. 2. 2 固定方法
对照组采用缝线、无菌纱布和胶布固定。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完成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将外露导管与皮肤接合处用线缝合固定,纱布剪出“Y”型,覆盖在外露PTCD 引流管与皮肤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后接无菌抗返引流袋。观察组用相同方法置管后,首先将固定器的无菌敷料垫套住导管,沿开缝处将锁扣固定盘卡入导管,用力捏紧锁扣;把固定贴沿开缝处卡在固定盘上,固定贴和固定盘与皮肤表面贴合。

1. 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率。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PEMS 3. 2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比较(表 1)
2. 2 两组 PTCD 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表 2)

结果报表请查看原文献(doi:10. 3969 /j. issn. 1672 -9676. 2015. 02. 023;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 2 0 1 5 年 第 1 2 卷 第 2 期P44页),欢迎联系大川科普工作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