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研究《超声引导下猪尾巴管置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的讨论部分提到:“英国胸科学会推荐对有症状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膜固定术,或持续胸腔引流并通过引流管进行药物灌注引起胸膜粘连,最终达到抑制胸腔积液生成的目的”,参考文献来自Maskell NA,Lee YC,Gleeson FV,et al.Randomized trials describing lung inflflammation after pleurodesis with talc of varying particle size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4,170(4):377-382.》,大川科普特找到原文并翻译分享摘要如下:

《不同粒径滑石粉胸腔闭合术后肺部炎症的随机试验》

我们报告了两个试验,描述了使用平均粒径小于15微米(“混合”滑石粉)进行胸腔闭合术是否会比四环素或“分级”滑石粉(大多数粒子<10微米已被去除)产生更多的肺部和全身炎症。

首先,20名患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接受了四环素或混合滑石粉。记录了从基线到胸腔闭合术后48小时的肺部和全身炎症的变化,包括肺部清除扫描、氧饱和度和C-反应蛋白。滑石粉引起的肺部炎症(同位素清除变化,滑石粉9.26,标准偏差14.3 vs. 四环素4.10,标准偏差13.8分钟;差异=13.4;95%置信区间[CI],26.6至0.2;p<0.05)和全身炎症(C-反应蛋白变化,滑石粉198,标准偏差79.2 vs. 四环素74,标准偏差79.4 g/L;差异124;95% CI,50至199;p=0.004)较四环素更为严重。

其次,48名患者接受了混合或分级滑石粉,并通过肺泡-动脉氧梯度的变化评估了气体交换情况。混合滑石粉使气体交换恶化(氧梯度变化,混合2.17,标准偏差1.74 kPa,16.3 13.1 mm Hg vs. 分级0.72,标准偏差2.46 kPa,5.4 18.5 mm Hg,差异1.45;95% CI,0.2至2.7;p<0.03),并引起比分级滑石粉更多的全身炎症。

我们得出结论,将分级滑石粉作为常规胸腔闭合术的选择可以减少该手术的发病率。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胸腔闭合术;随机试验;滑石粉

每年在英国和美国,大约有30万例由癌症引起的胸腔积液(1)。其中许多病例有症状,需要进行胸腔闭合术来控制病情。无菌滑石粉是胸腔闭合术中最有效的治疗药物(2-4),但也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已有30多例报道了滑石粉胸腔内注射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其中9例病例导致死亡(2, 5-13)。在最近一项对859名肺科医生进行的国际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医生报告了滑石粉胸腔闭合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病例(14)。

这种毒性反应在滑石粉悬浮液和滑石粉喷粉后均可见到(8)。有一种假设认为,这种毒性可能与使用包含小颗粒(<15微米)的滑石粉制剂有关,因为大多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报道来自那些普遍使用小颗粒制剂的国家(2, 8, 10, 11)。相反,来自仅使用大颗粒滑石粉的国家的大型观察系列研究中,很少描述到严重的不良事件(3, 15)。目前尚无随机试验评估不同滑石粉制剂的潜在毒性,也没有研究描述报道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是孤立的特异性不良反应,还是一系列弥漫性肺损伤的严重表现,这些损伤可以从微妙的肺部炎症指标中检测到。本文报道了两个随机试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假设,在胸腔闭合术后对侧肺部可能存在炎症,这可以通过99m锝标记的DTPA肺部扫描进行检测,因为该检测方法能够识别其他情况下微妙的肺部炎症(16-19)。这一假设导致了本文报道的两个随机试验。首先,我们评估了平均粒径小于15微米的滑石粉(“混合”粒径滑石粉,即美国和英国的标准制剂)与非滑石粉基础对照(四环素胸腔闭合术)相比,在胸腔闭合术后是否产生DTPA扫描可检测的肺部炎症和低氧血症。

根据第一项研究的结果,我们进行了第二个试验,以比较使用混合滑石粉(英国和美国的标准制剂)和已去除大部分小于10微米颗粒的滑石粉(平均粒径小于25微米的“分级”粒径滑石粉,即欧洲的标准制剂)进行胸腔闭合术后动脉低氧血症、发热和全身炎症的严重程度。尽管DTPA扫描在最初的假设测试中起到了作用,但在第二个试验中没有使用DTPA扫描,因为第一项试验的结果使得这项复杂的调查变得不必要(20)。

(…)

联系川怡获得完整版PDF全文翻译

参考文献:

1. Dresler CM. Systemic distribution of talc. Chest 1999;116:266.
2. Kennedy L, Rusch VW, Strange C, Ginsberg RJ, Sahn SA. Pleurodesis using talc slurry. Chest 1994;106:342–346.
3. Weissberg D, Ben Zeev I. Talc pleurodesis: experience with 360 patients.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3;106:689–695.
4. Webb WR, Ozmen V, Moulder PV, Shabahang B, Breaux J. Iodized talc pleurod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pleural effusions.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2;103:881–885.
5. Brant A, Eaton T. Serious complications with talc slurry pleurodesis. Respirology 2001;6:181–185.
6. Rinaldo JE, Owens GR, Rogers RM.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ollowing intrapleural instillation of talc.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83;85:523–526.
7. Bouchama A, Chastre J, Gaudichet A, Soler P, Gibert C. Acute pneumonitis with bilateral pleural effusion after talc pleurodesis. Chest 1984; 86:795–797.
8. Rehse DH, Aye RW, Florence MG. Respiratory failure following talc pleurodesis. Am J Surg 1999;177:437–440.
9. Migueres J, Jover A. Indications for intrapleural talc under pleuroscopic control in malignant recurrent pleural effusions: based on 26 cases. Poumon Coeur 1981;37:295–297.
10. Marel M, Skacel Z, Bednar M, Julak J, Light RW. Corynebacterium parvum, bleomycin and talc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J Bon 1998;1:165–170.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